概述
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上云,最基础的云服务就是IaaS(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)服务,直观理解就是虚拟主机,用户不用再自建机房,自己购买服务器,而是直接向云厂商购买虚拟主机服务ECS(Elastic Compute Service),按时按量付费。对于数据库而言,将数据库能力集成进来,就是DaaS(Database as a Service)服务,我这里主要讨论RDS(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)。因为目前主流云厂商在数据库领域,除了基础的RDS服务,还有新型分布式数据库服务,比如Amazon的Aurora,阿里云的PolarDB等。所以对于用户而言,他们选择在云上使用数据有两种方式,一种是自己买ECS,自己搭建数据库服务;另外一种方式是,直接购买RDS服务。本文主要讨论RDS的链路,RDS链路中的核心组件SLB转发模式,以及RDS中proxy的作用,最后还会提到RDS的高可用解决方案。
RDS链路
1. app+ECS(DB)自建
2. app+lvs+DB
简单说明下,云上并不提供单独买一个RDS的服务,因为这种场景无法提供高可用能力,所以一般购买数据库服务时,会同时带上SLB作为一套整体解决方案。SLB本质就是基于LVS的改进,LVS工作在IOS七层网络模型的TCP/IP层,属于4层负载均衡。利用IP,Port映射转发能力,提供高可用,负载均衡等能力,RDS正是借助SLB来实现RDS的高可用和负载均衡等能力。LVS主要有几种工作模式,DR模式,NAT模式,FULL-NAT模式,IP-TUN模式以及我们阿里云优化的ENAT模式。
2.1 DR模式(Direct Routing)
核心逻辑:本质是2层转发,SLB-Server与RDS共享一个IP,经过SLB-Server时,SLB-Server将mac地址改为目标RDS的mac地址,将请求包转给真实的RDS;回包时不用经过SLB-Server,DR模式要求SLB和RDS需要配置相同的VIP地址。